2007年7月25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七版:镜鉴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面对纪委、反贪局的调查,临海农业局原副局长却要求下属“一定要挺住”
“阳光工程”里爬出蛀虫一串
本报记者 汪嘉林 通讯员 郭亦伟 高燕

  4月份的重庆风光特别秀丽,远远近近的山峰都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。清早,整个城市在薄纱般的晨雾中“呼吸”着。黄建并无睡懒觉的习惯,虽然是出来旅游,这一天他无心欣赏这个城市,他躺在床上,呆呆地望着天花板。与黄建表面的“风平浪静”不同,他的内心早已是“暗潮涌动”,他在思忖对策:如何才能熬过临海市纪委对他的调查,因为从前一天的情况来看,纪委的调查似乎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,如果挺不过这一关,自己下半辈子的“美好生活”也将成为泡影。

  “阳光工程”并不阳光
  黄建是临海农业局的副局长,分管农技培训工作。此次与他一起前往重庆旅游的还有他的下属——农技培训中心主任张平福以及其他单位的几名工作人员。
  “事儿怎么会变成这样?纪委来人查了,反贪局也来人调查了,自己似乎一下子变成了众矢之的。”黄建还依稀记得,4月初,自己还笼罩在这项被称为“阳光工程”的农民培训工程的光环中,无论大大小小的会议,他还在一个劲儿地鼓吹“农民培训工作见成效”。仅仅20多天之后,就有人要来查自己了,黄建如同钻进了死胡同般百思不得其解,在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时甚至要求随行人员“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挺住”,却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工作真的就这样“阳光”吗?
  这项被称为“阳光工程”的农民培训工程是2004年临海市根据省政府《关于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若干意见》以及台州市有关方面的要求全面启动的,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。
  工程一启动,对于百姓而言是件大好事,特别是失地农民、高山移民、转产渔民有了掌握一技之长的机会,可以从此告别贫困,过上舒坦的日子。一时间,前来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可谓络绎不绝。
  作为管理这项工作的临海农业局,看到自己的工作倍受欢迎自然欢欣鼓舞,但与此同时,他们也不免有些担忧,因为前来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实在太多了,而有这样资质的学校就这么几家,几乎已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。
  当然,这样的问题并不只有临海农业局慧眼独具,另外一些人也感受到了这项工作所带来的超常“热度”,如果能办一所这样的培训学校,其中的利润必定非常可观,而且每招收一名学员,政府还会给予100-300元不等的补贴。
  说归说,最终要把学校开起来也并非易事,首先要经过劳动局的审批,在办学过程中要接受农业局的督查,而最终要拿到政府发放的补贴更是要经过财政局的审查,无论哪个环节出点岔子都将前功尽弃。由此,对这三个部门有关负责人的定向公关,成了一些人的当务之急。

  办学校赚钱,当官也赚钱
  黄建自从在2004年分管了农技培训工作之后,找机会将自己颇为信任的张平福调到了农技培训中心主任的岗位上。农技培训中心主任是个油水颇丰的岗位,这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,而张平福对于黄建的决定当然也是心知肚明。
  张平福刚刚走马上任,甚至连屁股还没坐热,临海某成人文化学校校长任某立马找到了他。当时正好是各学校面临着教学质量考核、拨款审批等的关键时刻,任某知道,如果农业局这一关通不过,那么后面的关根本就不可能通过。
  而要通过农业局的审核,这关键人物自然就是张平福了,只要他点头,就没什么障碍了。于是,任某先后分3次给张平福送去了现金1万元以及2000元购物卡。而作为回报,张平福对该校的考核自然大开绿灯。
  有人为了审核前来送礼,当然也有人为了开办学校前来活动。
  临海人张某很早就听说开办农技培训站是项赚钱的活儿,可一直苦于没有门道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张某认识了张平福,便开口提出想创办“临海市赤城职业技能培训站”的想法。在5万元“好处费”面前,张平福不仅满口答应,更是在考核和拨款审核方面为张某出了不少力。
  张平福知道,自己虽然是农技培训中心主任,但很多事儿并非凭着一己之力可以解决,这上头不是还有分管副局长黄建吗,他对副局长自然不敢怠慢。
  2006年初的一天,黄建刚刚踏进办公室,张平福赶紧跟进并顺手将门反锁。对于张平福的到来,黄建并不感到奇怪,一年多来,每每这个时候,总预示着张平福的“孝敬”到了。
  这次也不例外,刚进办公室,张平福便取出了15000元现金交给黄建,说是台州平安汽车驾驶培训中心的侯某送来的。
  “侯某为什么一下子送这么多钱来?”面对这15000元,黄建感到纳闷,他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在2005年初作出的一个“决定”。当时,该培训中心负责人侯某找到了黄建,说是想独家承接全市的“阳光工程”农民汽车驾驶培训项目,并且送给了黄建2500余元的购物卡。
  这在黄建看来简直就是小事一桩,他不假思索便直接交给张平福去办。一年的独家经营令侯某赚到了超乎想象的利润,在这同时,侯某自然没有忘记这位给自己“打招呼”的副局长,而且他希望今后还能独家经营“阳光工程”农民汽车驾驶培训项目。在2007年年初,黄建又如期收到了侯某送来的15000元现金。

  嫌来钱慢自己办学赚钱
  送钱的人多了,张平福、黄建又有了新的想法:“看这些学校负责人,出手就是上万的,利润似乎非常不错啊。”
  “你看,办培训站的人都赚钱了,我们作为管理这项工作的人却不能开办学校,这事儿多不公平啊。”2005年的一天,张平福看似随意地向农技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国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张平福的话正好说到了李国安的心坎上,两人一拍即合,准备开一家农技培训站。
  可张平福、李国安都是国家工作人员,出面办学毕竟不太合适。由此,两人找到了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老师李强商量对策。商量来商量去,三个人还真是拿出了一整套方案,其实李强也早就有办这类学校的意思,两大主任找上门来可谓正中下怀。李强立刻提出由他妻子来担任法定代表人,张平福、李国安、黄建以入干股的形式加盟农技培训站。
  虽然“大政方针”就此定了,可问题也随之而来,要办学就要有最起码的师资、场地,可当时他们手上几乎什么都没有。怎么办?办学许可证的审批并不是农业局说了就能算数的。
  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,经过商量,他们又拉拢了其他单位的相关人员。很快,学校风风火火地办了起来,经过一年的经营,每人获得分红26000元。
  办学过程中,他们觉得还可以在教科书上做做文章。于是,黄建、张平福、李国安等以收取书本校对费为名,采取虚抬价格的方法大肆收取印刷企业回扣,截至案发已达数万元。

  “50现象”成为腐败关键
  2007年5月初,黄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重庆回到了临海。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几乎与此同时,办案人员便以涉嫌受贿罪对其采取了强制措施。
  黄建已经50多岁了,据他案发之后供述,其实一开始他也并不愿意伸手拿钱。但他的儿子在国外留学,这笔费用对他们家而言并不轻松;而随着自己年龄的不断增大,可以这样得“好处”的机会可谓越来越少。“记得他们第一次给我的是购物卡,我拿着还胆战心惊。后来看看没事,胆子也越来越大,拿的数额也越来越多,从每次数千到每次数万。”黄建说。
  记者从临海市检察院反贪局获悉,经查实,黄建收受贿赂10万余元,李国安收受贿赂7万余元,张平福除了收受贿赂18万余元还涉嫌贪污公款89000元。目前,案件已向临海法院移送起诉。
  其他人员的问题,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。
  (文中人名为化名)